热爱徒步和爬山,日行10几公里,风雨无阻,一坚持就是几十年。眼前这位精神抖擞的医生,容光焕发,神采奕奕,谁也猜不到1952年8月出生的杨希山教授马上要迎来古稀之年。
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杨教授牢记使命,不忘初心、勤奋为民。本着“哪里需要我,我就到哪里去”的理念,杨希山时刻铭记医生的使命远重于一切,他想将自己在国内外学到的知识和技术,让更多人受益。
千里送医 为爱援藏
当了解到西藏医疗现状和内地的巨大差异,1995年他主动申请参加援藏工作,不辞千里来到西藏军区总医院为西藏军、地医务人员培训胃肠镜检查技术,成为首位援藏博士,并荣立三等功。他的援藏事迹,还以东方之子在中央电视台1套栏目中专题播出,在宣传孔繁森的专题片一一“公仆的足迹”片头片尾中均有杨希山教授的身影。他的援藏事迹图片还参加了孔繁森事迹全国巡回展。
医者父母心 发挥党员模范作用
杨希山教授从事消化病医学50余年,他热爱临床医学,关心病人,工作中吃苦耐劳,追求创新。在深入研究探讨各类消化道疾病发病的同时,也在探索利用微生态制剂预防、治疗亚健康及消化道疾病,让更多的人受益,为劳苦大众少得病痛、少花钱而尽心竭力,一步一个脚印地履行一个医务共产党员的职责。
抢救伤员 采用新疗法
1999年,为抢救南海舰队7名特重烧伤伤员,杨希山争分夺秒赶到现场实施急救。面对情况危急、国内医疗手段无法治疗的局面,他争分夺秒拟采用粪菌移植治疗菌群紊乱,是涉及此类治疗在国内早期开展的医务人员之一,用行动证明了医者仁心、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。
医院返聘 匠心医者
通过数十年的临床与研究,杨希山教授在肠道疾病预防与治疗上,也取得多个突破性的技术研究成果。杨教授在南方医院担任过多年院长,虽已经退休了,因擅长胃肠道炎症、肿瘤、功能性疾病及疑难病例的诊治,治愈了数不清的病人,所以退休后就被南方医院返聘,现在每周仍然在南方医院坐诊,为广大患者做精准诊疗。
俗话说:丹青色艳而不易泯灭。医者匠心,无论多苦多难,始终对这份职业坚持不懈,对这个领域坚守执着,这就是杨希山教授近半个世纪来,从医生涯的真实写照。
责编:admin